在交換過程中抽出時間來,寫了這麼多篇文章,回頭一看才發現有點缺乏架構,東一榔頭西一棒的,漏掉了很多我想講的東西,也容易讓讀者找不著北。所以決定仿照學長姊的交換心得,在最開頭補寫一篇能總括洛桑生活的文章,之前寫的文都能算是這篇文章的擴展和補充,會把連結放在各個對應項目的後面。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了解在洛桑居住、在洛桑大學交換的生活。
正在閱讀的你,今天過得好嗎?在開始之前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雪莉,目前為臺大國企系五年級學生(延畢),正在瑞士洛桑大學HEC進行交換!
想閱讀更多關於「交換學生」的系列文章,請點擊上方欄位的【交換學生】文章目錄。也歡迎下滑到Links、點擊連結前往我的IG紀錄帳「雪莉的交換日記」,(大多數情況下)每天都會更新貼文。有任何問題或想聊聊的事,也歡迎透過IG私訊聯繫我。
本篇文章將說明:
1.食
2.衣
3.住
4.行
5.育
6.樂
7.行政
8.小小文化差異
9.心得
正文開始
一、食
個人主觀來說,瑞士實在是個美食沙漠,物價高昂就算了,餐廳的食物還不一定好吃,自炊因而成為了重要的技能。網路上看到很多學長姐帶台灣食材、調味料等出國,但到目前為止我覺得幾乎所有東西都能買到,從八角到泡麵再到香菇素蠔油都找得到,連學長姐沒見過的黑麻油我都有在亞超裡看到,只是價格自然不低。目前為止最推薦攜帶的調味料大概是烹大師,煮菜都靠這個。如果會滷肉或愛吃滷製食品的話也可以試試看帶滷包來,亞超都沒有賣滷包,只有賣整包的中藥材,只待半年根本用不完。最後就是看自己特別愛吃什麼,酌量攜帶和購買,畢竟半年很快就過去了,調味料用不完很可惜。
在歐洲,亞洲的那種濕式傳統市場似乎比較沒那麼普遍,大家都是去超市採購。最常見的品牌是Migros或Coop,再來是中價位的Denner,最後是低價超市Aldi、Lidl等。不過低價超市的食材品質要自己多注意。我和朋友們都去Migros,因為店面很多,Lausanne Flon和Renens的Métropole百貨裡各有一家大型的Migros,路上也有不少家小分店。在我住的EPFL站也有小型的Migros和Denner,商品種類較少不過該有的都有。值得注意的是Migros不賣酒類,也沒有賣我最喜歡的Cailler巧克力。想省錢的話可以注意貼有ACTION貼紙的即期品,可以買到7折以下的肉類。
📌亞洲超市推薦:
🔹Uchitomi,Lausanne Flon站的日超,以日韓產品為主,可以找到日式咖哩塊、味增、柚子茶、醬油、米酒、味琳、米醋等,種類齊全,甚至有日本零食和日本酒,但價位偏高。
🔹Asain Flower,Renens Gare站的亞超,以中式產品為主,可以找到枸杞、紅棗、八角、花椒等中藥材,還有金針菇、豆皮、水餃皮、湯圓、、麵線、火鍋料等。
🔹Himalaya,洛桑新開的大型亞超,以中式產品為主,價格便宜、種類齊全,我的黑麻油就是在這裡買的。不過地理位置有點怪,在兩個電車站中間,要走上一陣子加爬坡才到得了。
另外Lausanne Flon還有一家美加,不過我自己沒去過。
📌瑞士超市商品推薦:
🔹Migros自有品牌綠色包裝的牛奶米,據認識的定居瑞士的台灣姊姊說,這是吃起來最像台灣米的米。
🔹Chou pointu,口耳相傳得知,這是歐洲超市裡吃起來最美味的高麗菜,其他種類的很硬又很難熟。去荷蘭讀書的同學也推薦,長的和台灣的高麗菜不同,是尖尖的。但很常缺貨,小間的超市不一定有,於是我養成了看到就要買一顆來屯著的習慣。
🔹Zweifel Original Paprika口味,橘色包裝的好吃洋芋片。
🔹Caotina 沖泡巧克力,學伴推薦的好喝熱巧克力品牌,瑞士人一般都是用熱牛奶泡熱巧克力(有部分人認為用熱水泡是邪門歪道),但因為我有乳糖不耐症所以都用熱水泡,一樣很好喝。
🔹Cailler凱樂巧克力,瑞士是巧克力的天堂,來到瑞士後我每天每餐幾乎都在吃巧克力。Cailler凱樂是我最喜歡的品牌,是只在瑞士境內販售的老字號巧克力品牌,在格魯耶爾地區有一個博物館,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巧克力和凱樂品牌的歷史。我推薦Cailler的牛奶巧克力(淡紫色包裝)和蜂蜜杏仁牛奶巧克力(深藍色包裝),奶味超濃超好吃。喜歡苦味的話則推薦Lindt Excellence(白色包裝)的高趴數巧克力系列,口味香醇,我的朋友們都很喜歡。
🔹Focus Water,來瑞士最愛喝的軟飲,喝到朋友都說我是不是對這東西上癮了、要不要買幾箱寄回台灣等。其實就是普通的軟飲,喝起來有點像調味版的寶礦力水得,有各種口味標榜有不同的功效,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時不時就想喝一罐。我幾乎把所有口味都喝過一遍了,最推薦Lemon & Ginger的,功效是抗壓力。
但是一直自己煮還是會累,也有沒時間煮的時候,所以我也附上在洛桑吃過覺得好吃的餐廳或外食推薦。
麵包店、超市的三明治是最簡單省時省錢的外食,好不好吃視店家而定,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下google評分,有些麵包店的三明治其實還不錯。大多是冷的,不過如果你是像我這種不吃熱食不舒服的人,可以仔細找一下有沒有熱的三明治,通常會擺在特別的一個區,或者可以問一下哪些商品有提供加熱服務,通常鹹派和佛卡夏都是可以請店家加熱的。
在學校吃飯,大多數人會選擇帶便當,學校各處都設有微波爐,可以把食物裝進可微波的保鮮盒裡,中午去加熱,用餐時間通常會大排長龍。學校的學餐也是一個選項,校園卡充值消費可以打折,大約9到13瑞郎可以解決一餐。每間教學樓通常都設有餐廳,可以在UNIL的APP上看到今日的菜單,分量大但味道普通。場地最大、選擇最多的是圖書館Unitheque的餐廳,據說最好吃的是Geopolis裡的餐廳,但我沒吃過。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走去EPFL的Rolex Learning Center附近,中午會有一整排的餐車,販賣各種異國料理,物美價廉,冬天可以買了帶進學習中心裡找個地方吃。我嘗過突尼希亞學伴推薦的捲餅和印度朋友推薦的印度料理,都不錯吃。
📌學餐推薦:
Anthropole學餐裡的火腿起司佛卡夏三明治,非常便宜,可以請工作人員加熱,省錢又好吃。
普通正常的餐廳就非常貴,一餐至少20瑞郎。屬於偶爾改善生活的享受。洛桑也不像其他大都市一樣,有豐富的異國料理選擇。
📌餐廳推薦:
🔹Creperie la Chandeleur,在往洛桑大教堂的坡道上,物美價廉的好吃可麗餅,假日晚上需要排隊。甜鹹都很棒,特別是甜的巧克力榛果可麗餅,巧克力醬不甜膩,是貨真價實的、帶苦味的那種。
🔹Chez Mario,性價比高的披薩店,好吃且不貴。
🔹Uchitomi,日超附設的熟食店內用區,販售日式風味便當,但分量很小。
🔹Umamido Grancy,在Lausanne Gare站,拉麵店,味道還算不錯,不過要價不斐。
🔹Wawa’s,在Vigie站,越南河粉店,味道還算不錯。
另外的中餐廳還有:Song、龍記、好時光、功夫小廚等,我只去過好時光,覺得還可以,其他餐廳朋友評價都還不錯,很想家鄉味的時候可以去試試。
📌甜點推薦:
🔹Osio,在M1線的Malley站,喜歡日式甜點的話很推薦,朋友都說很不錯,推薦品項為戚風蛋糕和柚子茶。
🔹The Sweet Sage Patisserie,在Lausanne Flon站,個人最喜歡的店,價位稍高但每一樣都很好吃,內用座位不多,假日時常排隊。
🔹Blondel,在Lausanne Flon站,巧克力專賣店,據說是洛桑最老的巧克力店,外觀看起來很有歷史感,推薦品項為Truffle巧克力。
🔹Kanpai,在Lausanne Flon站,珍珠奶茶店,一杯要價8瑞郎以上,非常貴,但想家的時候可以買一杯慰藉一下思鄉之情。據說坡道上的R Cha也很好喝,但我沒試過。
延伸閱讀:【交換生活 | 瑞士】4_瑞士居大不易!交換生活費知多少
二、衣
洛桑8月的氣溫可以到28度以上,室內幾乎都沒有冷氣,會熱到很懷疑人生。但從9月開始氣溫就會漸漸轉涼,如果是9月才到瑞士的話,衣物可以盡量多帶薄長袖。洛桑冬天最冷的時候大約可以低到-5度,平常則在0度上下徘徊,因為洛桑在湖邊,體感會稍微冷一點,不過還是沒有台北濕氣重,冬天也可能有晴朗的好天氣。
室內普遍都有暖氣,所以不能穿太厚,流汗反而容易感冒。最好採用洋蔥式穿法,穿排汗衫、發熱衣、薄長袖,加毛衣和大外套。建議從台灣帶發熱衣褲來,這裡真的不常看到。大外套可以在歐洲買,建議選購防風防水層和羽絨層的兩件式外套,有防風防水功能,只要把扣子扣上就不會太冷,下小雨或颳大風的時候也很好用。務必注意末梢的保暖,把圍巾、毛帽、手套,厚襪子和防水靴都穿戴上,基本上就不會覺得太冷。
個人覺得,瑞士的衣服長相樸素但不便宜。需要採購衣服可以等到黑五(11月最後一個周五)、聖誕節前後與跨年後的打折季購買。但想要買好看衣服的話,我覺得還是直接出國去買比較快,據學長姐說鄰近的米蘭和里昂都很好買,車程約6小時和3小時。
📌瑞士衣服選購推薦:
🔹Zebra,廉價但品質很差的暢貨中心,只是需要衣服應急的話可以去挑挑看,一直都有在打折。
🔹迪卡農,添購禦寒衣物,販賣便宜的厚襪子、手套、雪褲、雪靴、大衣等,機能很好但時尚度0。
🔹Tally Weijl,來自巴塞爾的瑞士快時尚品牌,可以買到便宜但有設計感的衣服,質量還算不錯。
🔹Manor百貨,瑞士的高級百貨公司,販售的衣服都是大牌,但裝潢看起來超級樸實。內部也設有平價的自有品牌專櫃,雖然和快時尚比起來還是貴了點,但質料非常好。
🔹Landquart fashion outlet,蘇黎世附近的Outlet,可以找到不少戶外品牌,我的禦寒大衣就是在這裏買的,是過季款式,但比當季新品便宜、好穿又耐用。
🔹始祖鳥/猛瑪象,瑞士最有名的高機能性戶外品牌,但貴也是真的貴,沒有閒錢或沒有要去極圈的話可以不用嘗試。
三、住
瑞士房租真的是貴到不行,不過宿舍比在外面租房又便宜非常多。FMEL最便宜的房型房租約530瑞郎,如果想擁有個人衛浴,房租約在600到700瑞郎之間。建議選擇生活機能方便的宿舍,具體考量為通勤時間以及最近的超市在哪裡。
延伸閱讀:【交換準備 | 瑞士】5_瑞士洛桑FMEL學生宿舍申請及Atrium宿舍開箱
而如果是選擇個人小套房,就必須自己添購所有生活用品。廚具、寢具等生活用品在超市都買的到,只是價格一樣比較昂貴,建議到附近的IKEA一次買齊。
📌推薦日用品店:
🔹IKEA,最近的一家在Aubonne,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約40分鐘左右能到。搭火車到Allaman站,走出來就能看到。
🔹Gifi,便宜的家飾用品店,在洛桑就有幾間分店,可以買到不那麼貴的毛毯。
🔹Fust,瑞士版的全國電子,販賣各種電器產品,但價格特別昂貴,最好從台灣帶齊所需的電子產品。
🔹Amivita,瑞士的藥局,以養生著名的瑞士,藥局裡有不少神奇的保健食品和外用產品,有興趣的人可以多嘗試。
四、行
瑞士的交通品質為全歐最優,一切準時準點,還有強大的APP可以買票查路線一次完成。但相應的價格也很貴,建議一下飛機就去購買青年半價卡,雖然只有效期一年的選項,但相信我,絕對會回本。
洛桑有兩條捷運線:一條路面電車M1線東西向連接Renen Gare勒南車站與Lausanne Flon站,一條地鐵M2線南北向連接洛桑市區。據說地鐵線上比較容易有怪人,我個人也不是很喜歡搭地鐵,希望大家多注意。
大洛桑區月訂閱票包含市區及周邊的地區,只要不出這個區域,任何交通工具都可以無限次搭乘,包含電車、捷運、火車和公車,FMEL絕大部分的宿舍都落在這個區域內。
而要前往外地旅行,長途火車幾乎都會從Lausanne或Renens兩個車站之一出發。Lausanne車站比較大一點,對瑞士境內的其他城市有較豐富的班次。Renens車站則每半小時會有一班往日內瓦機場的快車可以搭。
如果想前往萊芒湖周邊城鎮一日遊,推薦試試看搭一次渡輪,在船上欣賞美麗的萊芒湖和兩岸的景色,甚至在船上看夕陽,都是十分愜意而享受的經驗。在M2線終點站Ouchy-Olympic站有渡輪站,可以搭船前往法國Evian依雲小鎮,也可以搭到蒙特勒著名景點西庸堡,從船上看城堡是另一種不同的感覺。也可以搭火車到Nyon轉渡輪,前往法國鮮花小鎮Yvior。
五、育
洛桑位在瑞士法語區,公文信件、路標、超市商品名稱等都是法文,有時候在餐廳、超市或藥局裡,也會碰到英文不那麼流利的人。雖然只會英語也能活得下來,但會一點點基礎法語絕對能幫助你在這裡生活的更愉快,此外朋友說法語流利才比較有機會交到當地的瑞士人朋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ESN Lausanne:洛桑大學UNIL與隔壁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共同營運的國際學生組織。暑假期間ESN就會發郵件來詢問你是否想要申請Buddy學伴,學伴「理論上」會協助你在住處安頓下來,並回答你各式各樣的疑問。但畢竟學伴是志工,每個人願意付出的心力也都不一樣,有些學伴真的盡心盡力的提供協助,也有些學伴直接人間蒸發已讀不回,所以都還是看運氣和緣分。
ESN在學期中會頻繁舉辦各式各樣有趣的活動,如文化交流活動、瑞士文化體驗活動、節日活動、晚間派對、山區健行、週末小旅行,滑獨木舟、溜冰、滑雪營等,提供免費運動賽事門票等。活動資訊都會發布在IG和Telegram上,可以多多注意。學期初可以辦ESN卡,費用是15瑞郎,但參加一次活動大約可以便宜5瑞郎,所以參加3次以上就會回本了。我參加了Welcome Week的Chalet weekend活動,認識了幾位後來都還有在聯絡的外國朋友。雖然由於成本因素,舉辦地點時常在鳥不生蛋的地方,食物品質、設施等也不奢華,但是是和陌生同學交流、認識其他交換生的好管道,還是很推薦參加。
補充一下,歐洲的同學們在要聯絡方式時習慣交換Whats App,可以先在台灣下載創設帳號。
洛桑大學的學校介紹與課程、設施等,因為內容太多了,我寫了另一篇文章詳細介紹。
六、樂
大部分交換生來到歐洲,旅行都是必不可少的。歐洲各國對26歲以下的學生有各種優惠,從博物館門票到交通票都有,可以在台灣申請好一張ISIC國際學生證,在旅遊時多注意有無學生優惠,可以省錢。
洛桑就位在美麗的萊芒湖畔,在學校裡走動,一抬頭就能看見廣闊的湖水和對面高聳入雲的山脈。天氣好的時候,我喜歡搭車到Bourdonnette站,再走到湖邊看日落,萊芒湖的日落永遠如此美麗,讓人心醉。洛桑有大教堂、奧林匹克博物館,附近也有許多適合一日遊的景點,如拉沃、藍湖、蒙特勒、依雲、伊瓦爾、安西等。
瑞士境內也有許多世界級的壯麗自然景觀可以探訪,如馬特洪峰、少女峰地區、皮拉圖斯山等。我認為瑞士人熱愛大自然的原因,是非常親民而全面的基礎設施,纜車、公車、齒軌火車覆蓋了大部分的山區交通,山上也有觀景台、廁所和餐廳,甚至有服務行動不便旅客的接駁車,搭配各種難易度的健行路線,讓體能不足的小小孩和老人家都可以輕鬆上山、親近自然。但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山區設施都會在秋末冬初時關閉進行整修,然後為滑雪季開放。沒有要滑雪或者怕冷的話,建議在夏末到秋末這段期間盡量完成山區行程,瑞士的秋季景色非常美麗,很適合安排賞紅葉的健行之旅。
而要到瑞士境外旅行,可以坐火車前往鄰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車票有的也可以在SBB的APP上購買,非常方便。考量到前往機場、安檢、等待、起降的時間,火車車程在5個小時以上的目的地可以考慮搭飛機。
要搭飛機出遊的話,離洛桑一小時多車程就有日內瓦機場,是歐洲廉航EasyJet的服務據點。雖然有著各式各樣的加購服務、繁瑣的退費規定和嚴格的行李大小限制,但搭乘EasyJet可以在手機APP上Check-in、取得機票、自助托運行李。在申根區境內旅遊的話甚至不用過出入境海關,大大減少時間花費,真的是非常方便。在這裡提供一個小Tip: 理論上不買行李的話,包包必須嚴格符合限制大小,但由於地勤人員檢驗行李大小是否符合規定的方式,是要求乘客把包包放進規格的鐵籃子裡再拿出來,看看過程會不會卡住,所以推薦攜帶軟殼的行李袋,反正只要能塞進去再拿出來就可以了。注意從洛桑出發往日內瓦機場最早的直達火車約4點出發,由日內瓦機場回洛桑的末班車則是凌晨1:30出發,而M1、M2兩條捷運午夜就會停駛。因此買機票時要格外注意,太早飛只能搭公車前往機場,而太晚回到瑞士的話可能只能在日內瓦過一晚了。
關於安檢,注意歐洲境內飛行手提行李的液體量限制,不僅僅是每個容器不得大於100毫升、總量不得超過1公升,還必須能全部塞進大概A5大小的透明夾鏈袋裡,袋子太大的話會被安檢人員退貨,機場提供的袋子則特別小,建議自備透明夾鏈袋和盥洗用品分裝容器。還有有些機場會要求穿靴子的旅客脫鞋過X光機,可以注意一下前面的旅客有沒有脫,或者直接問工作人員。最後補上一件我覺得早知道該多好的事:持瑞士居留證入境瑞士機場時是可以走「歐盟/瑞士護照」通道的!有一次飛機誤點加入境關卡大排長龍,差點趕不上回宿舍的末班車,還好問了機場工作人員,確定持瑞士居留證入境機場時可以走「歐盟/瑞士護照」通道,才驚險趕上倒數幾班車。
延伸閱讀:【交換旅行 | 瑞士】2_歐洲聖誕市集巡禮
七、行政
延伸閱讀:
八、來到瑞士才發現的各種小小文化差異合輯
更新:大推這個單口喜劇演員:@mikecasacomedy,這是一個出身盧加諾(瑞士義語區)、長大後才搬到蘇黎世(瑞士德語區)的人。在瑞士住越久,越能get到他的瑞士笑話的笑點,SBB、超市、冬季運動...等。非常推薦交換一段時間後去看,他也有持續在瑞士各大城市表演,有洛桑場但是我發現時票已經售罄了,有機會的話可以試試看。
(一)交通篇
🔹各種交通工具都準時到很恐怖
🔹火車和電車大都要按鈕才會開門
🔹有些紅綠燈也要按鈕才會轉燈號
🔹過馬路的時候車子會停下來讓你先過,據說不禮讓行人是違法的
🔹火車上有免費的廁所可以使用,通常都還算蠻乾淨的。火車站內的有些會要收費
🔹搭公車從前門上車的話要記得和司機問好
🔹老人家們都很喜歡在火車上玩數獨(看過不只一次)
🔹狗狗可以直接上火車,瑞士的狗兒們教養大都很好,只會乖乖坐在主人懷裡搖尾巴
(二)店家篇
🔹超市通常早上7-8點開,晚上6-8點關,週日除了部分餐廳以外什麼店都不會開門喔
🔹超市可以自助結帳,自己幫商品掃描條碼然後無現金支付
🔹在超市買蔬果的時候要自己拿袋子裝,記住蔬果品名旁邊的編號,然後去秤重、輸入編號、列印條碼出來
🔹袋子通常要付費,不論是紙袋還是塑膠袋,買東西建議自備購物袋
🔹無現金支付非常普遍,超市、學校、藥局,連街頭藝人都可以刷卡打賞。需要用到現金的地方會是:廁所、聖誕市集的某些小攤販,有些商家不接受10瑞郎以下的小額消費刷卡,還有郵局能接受的卡很有限,大部分都刷不過。
🔹進到商店的前幾秒要注意聽店員有沒有跟你打招呼,聽到招呼要馬上微笑回答,不然會顯得很沒禮貌
(三)餐廳篇
🔹進入餐廳請在門口站著耐心等候,不要自己亂闖,服務生會來帶位
🔹進餐廳之後可以先看飲料,服務生通常會先問要喝什麼。要不要點飲料視地區而定,有些地方不點會很奇怪,但瑞士還好,可以跟對方要Tap Water,也就是水龍頭的水
🔹有事想找服務生的話,可以一直盯著他,對方多半會馬上發現然後過來。真的急著找可以招一下手,但絕對不要喊叫。
🔹有些比較大的餐廳、咖啡館,會有各自服務生分管的區域,盡量只找最一開始服務你這一桌的服務生,找別人的話有時候對方會覺得被冒犯。
(四)其他
🔹除非下大雨或大雪,否則很少人撐傘,陽傘更是不常見
🔹同一把鑰匙可以從宿舍大門一路開到你的房間門,但你開不了隔壁房間的門
🔹如果平常沒有登山健行的習慣的話,請把瑞士人估計的健行時間乘上1.5倍
🔹天氣好的週末火車上和山上都會人滿為患,爺爺奶奶、父母帶小孩、年輕好友三五成群,人手一根登山杖在山道上健步如飛,瑞士人真的健康又熱愛大自然啊
九、心得
本來只想簡單寫寫,結果莫名其妙寫了一堆,而且很多是我自己的碎碎念。部分是因為生病窩在宿舍裡無事可做,部分也是害怕自己離開瑞士以後會遺忘這些生活小細節。來到瑞士以後,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像《泥鯨之子們在沙地上歌唱》的男主角一樣:患有「過度書寫」症,每天寫日記、有時間就寫文章,幾乎停不下來。雖然我也不知道原因,但隨著時間經過,我越來越感謝自己每天堅持不停的寫。因為即便還沒離開瑞士,我的記憶已經在淡化,回看過去的日記和文字,我才發現自己改變了多少。許多一起交換的朋友也說,我的日記和文章幫助他們回顧。這系列的文章,不只是為了幫助之後來交換的學弟妹,更是為了保存當下的我自己。
如果說要給交換生什麼建議的話,我會說「請培養一個記錄生活的愛好」,日記、寫作、攝影、拍片,甚至繪畫、編舞、寫歌,什麼都可以。因為在交換過程中,我們都會經歷劇烈的改變,而記憶會隨著時間逐漸失真、淡忘。留下一點紀錄,能讓你在未來回到日常生活以後,仍然能循著你留下的足跡,找回曾經那個年輕而勇敢的自己。
也希望這系列的文章可以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有任何問題歡迎私訊我的交換紀錄IG帳sherry.exchange.diary。交換結束後有可能會把帳號改設成非公開,屆時請發出追蹤要求,並發訊息簡單自我介紹、告知來意,我都會很樂意解答。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