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年快樂!不知道大家在一年之初都安排了什麼樣的活動呢?對我來說,我知道自己最需要、最感到滿足的,是獨處、思考、回顧的時光。於是這幾天預計窩在家裡寫寫文章打打字,整理東西、做做規劃。不過,剛好前幾天有朋友問了我「有沒有推薦的心理學書單」?想起當時侃侃而談的自己,突然發現,自己從上大學到現在,好像真的讀了滿多心理書的。既然都要寫推薦給朋友了,為什麼不乾脆把它弄成一篇文呢?
於是我決定整理一篇「推薦的心理學書單」出來,裡面大部分是我讀過的書,小部分是我沒讀過、但很想看的書(有讀過的人可以留言給我一點評語)。另外,我的口味偏個人發展、心靈療癒,所以有些書可能不那麼專業、不那麼「心理學」。雖然我已經受過一點正式的心理學教育,懂得避開一些看就知道有問題的書,但應該還是有一些漏網之魚。這就請大家多多包涵了,畢竟目的是看得開心嘛。
總之,希望這份療癒書單,能讓大家過一個暖暖的好年。
【故事系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Key Words:諮商療程、《柳林中的風聲》、父母與自我、治癒向
推薦程度:4.5
這本書可以說是整份書單的由來,因為當時的話題就是從這本書開始的!
「蛤蟆先生」這個角色,來自西方世界耳熟能詳的兒童故事《柳林中的風聲》。《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便是借助《柳林中的風聲》出現的角色:蛤蟆先生,朋友河鼠、鼴鼠、老獾,還有新角色蒼鷺,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讀者呈現整個心理諮商大致的過程,以及個案、親朋好友與諮商師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
心理諮商的過程,很大一部分是在協助個案釐清自身的過去如何對自己造成影響與認知上的習慣,並且協助個案以自己更能接受的方式看待現在、面對未來。每個人要面對的課題都不相同,與諮商師互動的方式也因人而異。因為這個特點,要淺顯易懂地解釋諮商過程並非易事。但作者高明之處,便在於他巧妙地借用了《柳林中的風聲》中的故事情節,讓讀者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掌握個案主角「蛤蟆先生」本人的過去、重要事件、個性以及認知習慣,從而更好理解諮商的過程。
這本書令我感到精彩的地方:一是在於,作者在故事情節中,納入了蛤蟆先生的朋友:河鼠、鼴鼠、老獾。破除「諮商就是心理師與個案在一個小房間裡梳理自己的互動過程」此一認知,作者透過這三個角色,生動而深刻的呈現,個案的「親朋好友」對於整個諮商過程有怎樣深刻的影響與互動。二是在於,作者為蛤蟆挑選了一個讓大多數讀者都會強烈共鳴的課題:「父母如何影響自我與自己的未來」。並以生動輕快的語調帶入專業知識和諮商過程,相信許多讀者都和我一樣,在讀完以後得到深刻的感觸。三是在於,這本書以故事的方式解釋心理諮商的過程,非常輕鬆易讀,卻也富含知識。作為一個正在認真修心理學課程、對諮商小有了解的學生,我覺得這本書可以讓很多不敢或不知道如何求助的人了解「諮商」大概的形貌,可說是一本造福人群的好書。
我自己滿喜歡這本書的,會想再認真的多讀幾遍,看完也對其中提到的許多概念有深刻的感觸。拋開知識含量等理性考量,這是一本能治癒心靈的書,我相信幾乎每個大人心裡都有一隻蛤蟆,渴望掙脫自己給自己寫下的人生劇本,活出自由而快樂的生活,我覺得,這本書會帶給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大的啟發。
最後,沒讀過《柳林中的風聲》並不會影響對本書的理解,需要的內容書裡會再提一次,大家可以放心讀。不過,我自己是很小的時候就讀過《柳林中的風聲》了,所以我對作者非常的佩服,對蛤蟆先生、河鼠、鼴鼠、老獾的性格也有更多的掌握。有閒暇時間的話也可以讀讀《柳林中的風聲》,不會很長,是個可愛又精彩的童話故事。
《故事裡的心理學》
Key Words: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王子、彼得潘、地海、綠野仙蹤、哈比人
推薦程度:3.5
顧名思義,分析多篇經典文學故事中的角色性格、象徵、故事情節,並介紹心理學概念的一本書。我個人一直對分析故事中的象徵與角色心理情有獨鍾,之前就做過一篇《冰雪奇緣系列》的分析文(來個置入性行銷,連結放在下面,歡迎順道讀讀)。不過這位作者的功力顯然比我更加深厚,看完之後會對故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藉由故事也能更輕鬆的理解困難的心理學概念。作者挑選的這些心理學概念還和現今的社會現象有所關聯(例如尼特族),所以看完也能對這些現象有深層的理解,還能藉由這本書發掘好看的故事(如地海系列),一石多鳥!
我自己特別喜歡《地海巫師》的解析,看故事的時候只有朦朧的感覺,讀完這本書才恍然大悟。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小王子》和「永恆少年」概念的解析,看完會讓你對整個故事的認知有180度的轉變!至少我有瞠目結舌的感覺,好像以前聽完教授解析蘇軾文的感覺:都不知道自己以前看了什麼。
沒讀過那些故事也還是可以看這套書的,書裡有大綱摘錄,不過感觸可能不會那麼深,也會被劇透,但這本書裡大部分挑的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所以我認為問題不大。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是榮格的信徒,但其實榮格的理論比佛洛依德還撲朔迷離、缺乏科學方法驗證,在現代心理學課本中已經幾乎看不見了。所以我認為在閱讀的時候最好保留一點批判精神,畢竟盡信書不如無書?
【聊電影】《冰雪奇緣》&《冰雪奇緣2》個人解析與感想:自我實現之旅(上)
【聊電影】《冰雪奇緣》&《冰雪奇緣2》個人解析與感想:自我實現之旅(下)
補充推薦:
《心流》
讀了一半,還滿好看的。講述人如何進入專注忘我模式,以及進入忘我模式帶來的快樂與影響。我覺得讀起來有點硬,但還是值得一讀,看了會對人生有滿多啟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心流」並不能算是個嚴謹的科學概念,所屬的「正向心理學」學派也不算一個大學派(至少就我的認知而言),慕名而前往心理系修課可能會失望喔。
【周慕姿系列】
《過度努力》
Key Words:高功能個案、故事性、治癒向、無法休息、覺得自己不夠好、完美
推薦程度:5
《羞辱創傷》
Key Words:童年創傷、知識向、罵你都是為你好
推薦程度:4
這兩本書都是由風靡全台的《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所著,不過我不太想介紹《情緒勒索》(應該也不需要介紹)所以就跳過。《羞辱創傷》和《情緒勒索》的寫法比較像,都是知識理論為主、故事為輔,讀起來比較硬,《過度努力》的寫法則更像故事書,是用多個個案故事連貫起來,帶出各種課題與療癒的過程。兩本書讀下去一樣會有傷口裡扎著的刺被拔出來的痛感,也會感覺到傷口被療癒的溫柔。
《羞辱創傷》討論整個社會中習以為常的病態惡習:透過傷害、貶低他人來滿足自信的行為模式。而這種模式又是如何透過代代相傳、文化讚揚,逐漸讓每個人都背負上隱形的傷痛。從非常多個面向去分析那些「我是為你好才這麼罵你」的行為,背後的理由、造成的傷害、傷害造成的苦果。
《過度努力》則是用八個個案故事,去探討那些覺得自己「怎麼可以不努力」的人,落入了怎樣的認知迴圈,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傷痛,又該如何走出來。這本書帶領我深入的去探討:為什麼我們無法讓自己休息,又為何即使是讓自己又忙又累,心裡的空洞卻還是無法被填補。同時,這本書選擇用各種不同類型的個案故事,來敘述、解釋「過度努力」,讓人更有共鳴。
這兩本書中,我特別、特別喜歡《過度努力》,這是一位親戚姊姊推薦給我的書,她覺得我很適合讀這個。我的確覺得我非常適合,因為我常常「Feel Restless」,卻仍然感到空虛,並因此而痛苦。我對「只有不想撐,哪有撐不住」、「我必須完美、有用」之類的句子也非常有共鳴。
導讀中提到,書中的每個個案故事安排的非常巧妙,後一個個案的認知偏誤看上去恰好是前一個個案的解方,好比說「因為不想察覺不夠好而關閉一切情緒」的個案後面,接的是「察覺自己不夠好因而討厭自己天天自責」的個案。讀完以後,我覺得所有的「過度努力」都是因應傷害的防衛機轉。「要完美」、「要贏」、「要有用」這些看似積極正向的追求背後,都是有毒的創傷在推動著意識,被迫的追求成功,因為「如果不完美、不贏、不有用,我就不值得被愛」。託這本書的福,我終於覺察到了這點,這也真的是一本很容易看哭的療癒之書。
補充:
《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
很喜歡的一位老師推薦給我的書,裡面有提到不少「看似積極正向的追求背後的有毒的創傷」,以及如何因應、改善這些認知偏誤。我其實滿喜歡這本書的,但卻把它放在補充裡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作者宣稱的療效神過頭了。的確解除心理問題能改善生理病痛,但連癌症都能不藥而癒什麼的,抱歉我沒辦法相信……但書本身的確是好看的,讀了之後也的確讓我的胃痛舒服不少,所以還是推薦的。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我沒讀過,但我知道這比較偏知識導向、比較硬,是大一一門心理課程老師推薦的書,討論遭受長期創傷的兒童如何療癒自我。這裡提到的創傷不一定是指遭受家暴、成為難民之類嚴重的事件,可能從小到大常常被媽媽嫌棄「穿什麼都好難看」,也可能造成一個人一生都畏懼打扮、缺乏自信的創傷。
《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
也是周慕姿的書,討論華人文化下女性心理的的病態、養成與解方,我也沒讀過,但它在我的博客來「下次再買」清單上待很久了!
《給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妳:女人值得更多掌聲,別讓冒牌者症侯群影響妳的人生》
也是討論女性心理的書,算好看,但我一定要抱怨一下:這書到底誰校對的!一堆錯字漏字重複段落語意不清,不禁讓人懷疑編輯和翻譯是否聯手蓄意謀殺了這本書。
內容太長,下集待續......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