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電影心得】《冰雪奇緣》&《冰雪奇緣2》:自我實現之旅(上)


我想把自己的第一篇影評獻給Frozen,從心理學的角度,就自己的觀察和感觸,敘寫對這兩部電影的分析與延伸思考、感想和愛。

希望大家讀完以後,也能再一次為《冰雪奇緣系列》電影而感動。


各位對《冰雪奇緣》系列電影有什麼印象呢?


當初在2013年進電影院看《冰雪奇緣1》(Frozen)的時候,我並沒有太過深刻的感觸或想法。然而,也許是年齡增長的關係,2019年的《冰雪奇緣2》(Frozen2),帶給了我完全出乎意料的震撼和感動,從歌曲、特效、背景設定、劇情的深度與轉折,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隨著逐漸長大,最近再回想起《冰雪奇緣系列》(Frozen1&2)的兩部電影時,又得到許多新的發現與了悟。


所以,我想把自己的第一篇影評獻給Frozen,就自己的觀察和感觸,敘寫對這兩部電影的分析與延伸思考、感想和愛。

希望大家讀完以後,也能再一次為《冰雪奇緣系列》電影而感動。


*本文內含Frozen1、2劇情討論,有雷慎入。

*本人並非專業影評人、專業心理學者,行文與資料詮釋上若有錯漏之處,絕非有意為之,歡迎指正與討論。



《冰雪奇緣1》:有人愛著這樣的你


〈Do You Wanna Built a Snowman〉:艾莎的童年


《冰雪奇緣1》的開頭劇情:艾倫岱爾王國(Arendelle)的第一公主艾莎(Elsa)擁有與生俱來的冰雪魔法。在幼年時期的一次意外中,艾莎用冰雪魔法誤傷了妹妹安娜(Anna),從此之後,為了防止意外再次發生,父母教導艾莎隱藏自己的力量,並在學會抑制魔法之前將艾莎與其他人隔離開來、關在房間裡。


艾莎的童年是孤獨的、充滿罪惡感的。為了避免魔法失控,她習慣盡量壓抑自己的情緒,隱藏、不去感覺、不讓他人知曉。害怕魔法可能又會失控傷人,導致她對他人的接近懷有恐懼。從而塑造了在《冰雪奇緣1》開頭艾莎表現出的性格特質:端莊拘謹、沉靜寡言。


娛樂主編唐娜·迪金斯(Donna Dickens)在影評中說道:「艾莎被塑造成一位有缺陷的英雄,而這扭曲來自於她從小受到撫養的過程,和父母出自真心,卻又有害的、想保護兒女安全的欲望……艾莎感受到的,是疏遠、恐懼、過度保護、不安全感和滿心愧疚」


在片中,安娜曾指責艾莎只會「Push everybody out」,這有可能暗示著迴避型依附的人格特質。艾莎對人際關係懷抱著不安全感。任何接近的「他人」都是不安全的,沒有人能幫助她解決魔力的問題,所以「他人」也是不可靠的。如果「他人」知道自己擁有魔力,極有可能會不能理解、否定、恐懼、離去。因此不願意和任何人建立較深的人際關係。



〈Let it Go〉:解放與失控的一線之隔


艾莎的魔力代表了什麼?我覺得它隱喻著一個人不被大眾所接受的性格特徵,譬如負面思考、緊張、焦慮,甚至是大人眼中的「不聽話」、「叛逆」等。為了避免傷害他人,為了在城堡裡生存下來,為了獲得父母的肯定,艾莎學會了壓抑自己,將自己囚困在城堡中,直到因為意外而暴露自己的魔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失控」的時候,其實人的情緒「失控」、脫離意志暴走的原因,往往來自於一個人沒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心情和內心的渴望,只一昧壓抑、拒絕正視的結果。好比說,「準備大考、壓力太大,某天忽然崩潰暴哭」,可能是因為自己很害怕考不好、早就壓力大很長一段時間,很想休息、很想放鬆一下,卻沒有去深入分析自己害怕和壓力大的理由(可能是覺得自己念不完,那就需要改變讀書方法),也沒有透過適當的方法調節壓力(運動、補眠、聽音樂、吃甜點),只是一昧地告訴自己「給我忍耐」,最後忍不下去,只能透過爆發來紓解。心靈與意識沒有相通,才會導致感情的爆發。


〈Let it Go〉這首歌真的是非常好聽。在歌詞中,艾莎放下了所有的顧慮,不再恐懼他人知道自己的魔法、別人會因此害怕自己、自己會「搞砸一切」,充分表現了艾莎卸下恐懼與束縛,離開城堡、衝破牢籠、重獲自由的過程。


然而,〈Let it Go〉得到的,是破壞式的自由。卸除一切枷鎖的魔法無法控制,只是盡情地釋放,本質還是暴走和傷害。類似於打著「做自己」的名號,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青少年,帶著自暴自棄、自我毀滅的色彩,固然自由而灑脫,卻仍然可能傷害他人、傷害自己。



〈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無條件的愛


回到現實,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艾莎的經歷:感覺父母/朋友/師長/他人給予的愛是有條件的。「你要OOO/XXX,我才會愛你」。為了得到愛而去否定自己,從而產生自卑感和自我厭惡。為了得到愛,而扭曲自己、偽裝自己來迎合條件。得到愛以後,也不認為對方同樣能接受自己沒有偽裝的模樣,而是認為所有的尊重和認同,都建立在自己遵守條件的行為上。對艾莎來說,臣民的尊敬的是「好女王艾莎」,父母愛的是「控制好情緒、不會傷害妹妹的艾莎」,而妹妹喜歡的,是「沒有魔法的艾莎姊姊」。


這樣的艾莎需要的,是知曉一切之後,仍然無條件的接納真正的自己支持,是純粹地愛著「艾莎」的人。而最終,艾莎從妹妹安娜那裏獲得了無條件的愛,因而終於發現:魔法並不一定是會傷害他人的、負面的事物,從而能夠融化被她冰封的峽灣,開始嘗試用魔法給他人帶來快樂。


不管你有多討厭自己、嫌惡自己;即使真正的你有多麼卑劣、多麼不堪。如果仍然有人愛著這樣的你,這將是多麼令人快樂、讓人勇敢的事情啊。




《冰雪奇緣2》:Show Yourself



〈Into the Unknown〉:探索自我的旅程


數年後的《冰雪奇緣2》中,我們見到了長大不少的艾莎與安娜。續集電影加大了格局,讓她們踏出自小長大的艾倫岱爾城堡,離開家園,到外面未知的新世界展開冒險。


《冰雪奇緣2》的開頭,描述加冕典禮三年後,成為女王的艾莎和所愛的家人們在城堡裡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這樣的她卻時不時聽見來自遠方的呼喚,最終在〈Into the Unknown〉這首歌中喚醒了遠方的魔靈(Elemental spirits)。為了找回風、火、水、地四大元素,讓艾倫岱爾王國恢復原狀,艾莎一行人踏上前往魔法森林(Enchanted Forest)、導正過去錯誤的旅程。


〈Into the Unknown〉這首歌,代表艾莎不再滿足於城堡內的生活現狀,決定追隨遠方的呼喚,踏出城堡、去到外面未知的新世界。心理學家班篤若提出了交互決定論:認為個體的內在特質、外在行為以及身處的情境三者間存在著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你的行為可能改變環境,環境可能影響性格,性格又會引導行為,三者都會互相影響、不斷變動。


因此,我覺得艾莎踏出城堡、前往未知事件的舉動,暗示著艾莎即將進行進一步的自我探索。打個比方:你手中有一顆不知名的原石,如果要知道它的熔點,你必須把它加熱;如果要明白它的解理,你必須把它敲碎;如果要得到它的硬度,你必須把它跟其他摩氏硬度表上面的礦物摩擦。盯著它看半天,你也只能知道它長什麼樣子而已。同樣的,如果要深入了解一件事物,你必須對它做點什麼,把它放到不同的環境裡,觀察它面對變化的反應。人是如此,自我也是一樣的。


所以,其實我覺得:前往任何地方的旅程,都是一場探索自我的旅程。因為我們都會在新的邂逅當中,不斷地發現嶄新的自己。


補:

由資料得知,艾莎在《冰雪奇緣1》片中的年齡是21歲,《冰雪奇緣2》發生在三年後,而該片結尾安娜登基為女王。因此可以推斷:《冰雪奇緣1》時艾莎21歲、安娜18歲,《冰雪奇緣2》中艾莎24歲、安娜21歲。18歲、21歲、24歲,正好處於年輕人經歷重大人生轉折的年紀:進入大學、邁入職場。也許,艾莎與安娜的遠行,也隱喻著現實世界中進入新人生階段的少年少女吧。


〈All Is Found〉:記憶之河阿托哈蘭 


艾莎一行人前往魔法森林,除了要導正過去的錯誤、讓艾倫岱爾恢復原狀之外,還有一個目的:找到不斷呼喚艾莎的那個聲音。認真回想,其實不論是導正錯誤、追隨聲音,兩個目的都沒有明說要前往阿托哈蘭(Ahtohallan)。然而,我們很自然地就會將目的地和「前往阿托哈蘭」掛上等號。因為阿托哈蘭是保管記憶的魔河,所以自然會紀錄著過去的錯誤;而阿托哈蘭就在極北方,也就是聲音傳來的方向,所以那個聲音,很可能就是來自阿托哈蘭。


作為本片最終的目的地,從一開始就通過歌謠埋下線索的重量級伏筆,最終揭曉的阿托哈蘭是一條冰河。但仔細想想,我覺得「阿托哈蘭是冰河」這件事,其實早就在搖籃曲裡面揭曉了。因為在〈All Is Found〉的歌詞裡言明,阿托哈蘭是「a river full of memory」。而其實現代的地球科學家,時常依靠冰河來研究地球的歷史。


冰河是層層降雪不斷堆積壓實成冰層之後,受重力牽引向下滑動的「河流」。降雪中含有的水元素,成績過程中包含的空氣與沉積物,都能被完好的保存在不斷壓密的冰層裡。由於冰芯的層序不易受擾動且記錄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不像海床沉積物可能受到板塊移動、海流或海洋生物破壞,因此冰芯普遍被認為是氣候研究中的最為正確的記錄。科學家可以抽取冰芯,透過裡面的同位素、空氣、沉積物,來了解過去某個時間的大氣與地質狀況。


所以,其實「a river full of memory」就是冰河啊!


阿托哈蘭就是冰河,這讓我覺得:所謂的「阿托哈蘭的呼喚」,其實是艾莎自己內心深處的呼喚。阿托哈蘭是冰河、是存放記憶的河流、是媽媽口中的「Elsa’s source」(艾莎魔法的來源)。所以我一直有種直覺,阿托哈蘭其實就是艾莎內心深處不敢面對的部分。


《冰雪奇緣1》的開頭,艾莎是被關在城堡裡的,而到了《冰雪奇緣2》,艾莎的活動範圍仍然侷限於艾倫岱爾城,被困在女王的身分裡,不常使用她的魔法、拒絕聆聽遠方的呼喚,更不曾回想起被濃霧之壁封鎖的魔法森林。所以,其實可以說:艾莎和她的魔法來源、她的內心深處一直都處在斷線的狀態,沒有相互連接。所以「阿托哈蘭的呼喚」,其實是艾莎自己內心深處的呼喚,呼喚她解決這個不正常的狀態,讓能量與思緒在理性意識與內心之間重新開始流動。而在片中艾莎多次說過:我要自己解決。了解自己也是只屬於自己的功課,只能自己去做,也只有自己能夠做到。


未完


下篇:

【聊電影】《冰雪奇緣》&《冰雪奇緣2》:自我實現之旅(下)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