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小提琴相關人士」或者「《心之谷》(另譯:側耳傾聽)迷」的你,一定知道我無論如何都想去這座小鎮的理由:克雷莫納是小提琴的故鄉、製琴工藝的誕生地和發源地,更是電影中男主角天澤聖司想去的小提琴製作學校的所在地。然而,克雷莫納是個「除了小提琴外就沒甚麼觀光景點」的小鎮,少有一般的觀光客會專程花時間跑到克雷莫納來,拜此所賜連中文遊記、部落格文章都找不到幾篇。因此朝聖完克雷莫納之後,我決定寫一篇不一樣的遊記,分享自己作為一個小提琴演奏者兼《心之谷/側耳傾聽》粉絲,如何深度探訪克雷莫納。希望讀完這篇文章的小提琴演奏者或《心之谷/側耳傾聽》粉絲,都能順利規劃出自己的朝聖之旅。
知道可以去瑞士交換之後,我在心目中設定了三個「無論如何都想去」的旅行目的地,最後也很幸運的三個地方大致都有去到。這三個地方分別為:英國(由南到北各大城市都想去)、法國巴黎,以及義大利的克雷莫納。前兩個地方都很好理解,只有第三個讓大部分聽見我這麼說的朋友心生困惑。但身為「小提琴相關人士」或者《心之谷》(另譯:側耳傾聽)迷」的你,一定知道我無論如何都想去這座小鎮的理由:克雷莫納是小提琴的故鄉、製琴工藝的誕生地和發源地,更是電影中男主角天澤聖司想去的小提琴製作學校的所在地。對於拉了十年的琴且熱愛《心之谷》這部電影的我來說,克雷莫納真是個「必須得去!」的地方。
然而,克雷莫納是個「除了小提琴外就沒甚麼觀光景點」的小鎮,除了教堂、鐘樓和小小的古城區比較特別外,就是個普通的北義小鎮。多洛米蒂山區、米蘭、威尼斯、維羅納、佛羅倫斯、五漁村、托斯卡尼鄉村,中北義的著名景點實在太多了,因此少有一般的觀光客會專程花時間跑到克雷莫納來,拜此所賜連中文遊記、部落格文章都找不到幾篇,讓當時想一個人去朝聖的我蠻苦惱的。因此朝聖完克雷莫納之後,我決定寫一篇不一樣的遊記,分享自己作為一個小提琴演奏者兼《心之谷/側耳傾聽》粉絲,如何深度探訪克雷莫納。內容不會有美食和著名的鐘樓教堂古蹟(因為我忙到沒時間去,連午餐都沒時間吃),但卻囊括了和小提琴、《心之谷/側耳傾聽》相關的所有景點和體驗項目,並會附上讓你的行程「升級」的作法。希望讀完這篇文章的小提琴演奏者或《心之谷/側耳傾聽》粉絲,都能順利規劃出自己的朝聖之旅。
對於這趟旅程,我也寫了一篇記敘抒情向的心得文,連結如下,歡迎閱讀:
【交換心得 | 瑞士】克雷莫納:小提琴的故鄉正在閱讀的你,今天過得好嗎?在開始之前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雪莉,目前為臺大國企系五年級學生(延畢),剛完成瑞士洛桑大學HEC的半年交換~
想閱讀更多關於「交換學生」的系列文章,請點擊上方欄位的【交換學生】文章目錄。也歡迎下滑到Links、點擊連結前往我的IG紀錄帳「雪莉的交換日記」,(大多數情況下)每天都會更新貼文。有任何問題或想聊聊的事,也歡迎透過IG私訊聯繫我。
本篇文章將介紹:
一、初級版:小提琴博物館
二、進階版:克雷莫納小提琴製作學校
三、高階版:小提琴工作室
四、行前準備影音書籍推薦
正文開始
一、初級版:小提琴博物館 Museo del Violino
這是克雷莫納最廣為人知的小提琴景點,在20世紀初期的史特拉第瓦里250歲冥誕慶祝活動後,由史特拉第瓦里基金會建立。博物館前半部分展出了小提琴的各種前身樂器: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古琴,還有魯特琴、維奧爾琴等。此外還有小提琴各個零件的互動式介紹、克雷莫納製琴家族的譜系圖和城市的變遷。參觀者可以欣賞模擬製琴師工作室內部的模型,親眼看到小提琴製作各個步驟的半成品和史特拉第瓦里曾經使用過的工具。展廳中央還設有360度環繞音響劇場,可以聆聽使用特殊方法錄音及播放的小提琴的名曲,感受演奏家的呼吸和脈動。而博物館最有名的是「名琴寶庫」,收藏了阿瑪迪父子、史特拉底瓦里、瓜奈里等人製作的古董琴,最久的一把有480年的歷史。除此之外還展示了其他比較近代的名琴,以及每三年舉行一次的小提琴製作大賽得獎作品。
一般門票為12歐元,學生可以買9歐元的優待票,票價包含語音導覽。館內有乾淨的洗手間和免費的置物櫃可供利用,還有一家書店兼紀念品店,不過我覺得紀念品沒有做得很吸引人,不然我一定會爆買一通。注意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上午11點到下午5點,假日會前後各延長一小時,每週一休館。
「升級」行程:
1.參加「名琴演奏會」
小提琴博物館內設有音樂廳,會定期舉辦音樂會(通常是在假日),邀請克雷莫納當地的音樂家新星,出借珍貴的名琴館藏讓其演奏。我因為時間受限,很遺憾沒能去聽演奏會,各位安排行程時可以特別注意,選擇有音樂會的時間造訪。在「名琴寶庫」欣賞完古董琴之後,再到音樂廳聽這些名琴真正被奏響的聲音,想必會是場極致美好的體驗吧。門票可以預先上網訂購、也可以當場買,注意演奏會門票不包含在博物館門票內。
2.申請「專人導覽」
這是另一項因為我的時間不夠沒辦法做的遺憾:事先寄電子郵件到小提琴博物館,可以請對方為你安排專人導覽,館方支援多種語言,我去的那天就有看到一位女士以法語進行導覽,據說甚至有中文導覽。雖然語音導覽已經做得很完善了,專人導覽也比較難控制時間,但想必更詳盡、更有趣,還能向對方提問,我還看見負責導覽的女士打開了原本不開放的史特拉第瓦里工具組抽屜給參觀者看。儘管專人導覽要價60歐元,我還是認為值得。
二、進階版:克雷莫納小提琴製作學校 Academia Cremonensis
克雷莫納小提琴製作學校同樣是在史特拉第瓦里250歲冥誕後設立,當時舉辦了盛大競賽和展覽,將一度逐漸消亡的克雷莫納製琴工藝再次發揚光大。為培養新的從業者,保存這項古老而珍貴的傳統工藝,於1937年設立了小提琴製作學校。和當地人聊過才知道,其實克雷莫納的小提琴製作學校不只一所,公立和私立都有好幾間。學校就在小提琴博物館附近,不過外人是無法擅自進入參觀的,只能在大門口看見小提琴學校的電鈴標示。但作為《心之谷》的粉絲,都來到天澤聖司念書的學校大門口了,怎麼能輕易放棄呢?告訴各位讀者,還是有辦法進去的!以下介紹兩個入內參觀的方法。
「升級」行程:
1.付費導覽
在Get Your Guide平台上就能找到「克雷莫納:參觀小提琴製作學校 - 斯特拉德的秘密」活動,有各種時段可以預約,一個場次1小時、上限5人,這也是我參加的行程。導覽員是一位叫做Stefano的大叔,會講解小提琴工藝的演變歷史、製琴的步驟,展示製琴各個階段的半成品、製琴師使用的各種工具。內容其實和小提琴博物館差不多,但更詳細、更生動,更貼近克雷莫納本地的製琴流程。參觀者也能近距離看、親手去摸這些東西,更有互動感。
最有趣的是Stefano大叔還帶著我直接溜進別人的教室裡,門裡還有人在上課呢!雖然不太好意思,但能親眼看見學生們製琴、學習的場景,是這個行程的最大收穫。我看見製琴室裡有學生在練習臨摹名琴,老師穿著圍裙站在桌邊指導,桌上堆滿各種工具、固定器、刨刀、鋸子、模型、漆罐。另一間正在進行講述性的課堂,五六位學生們圍坐在桌邊聽課,聽老師講解史特拉底瓦里版本和瓜奈里版本的優劣之爭。離開前,Stefano大叔還叫來了另一位落腮鬍大叔,讓我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他,結果這位大叔居然是校長!離開前Stefano大叔還給了我學院的傳單和課務聯繫方式,讓我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感覺他好像把我當成想報考的志願者了。
我覺得這個付費導覽行程本身很棒,但價格不斐(將近100歐元),性價比不高。我是重度的《心之谷》粉絲,加上受限於時間不足,才願意付這個價格進去參觀。如果兼足夠,其實可以試試看下一個方法。
克雷莫納小提琴製作學校其實有開設一系列面向大眾的體驗課程,旨在教育有興趣學習製作小提琴的一般人,課程種類很多樣,從製作弓、螺旋琴頭、琴頸、F孔、琴橋、上漆,到科技應用、保養維修、行銷管理等理論課程都有。課程以英文和義大利語進行,沒有年齡和條件限制,只要報名都可以參加。價格雖說也不便宜,但能親身體驗在小提琴製作學校裡上課的感覺,還能做出成品,我認為比起1小時的導覽性價比更高。課程長度從1天到2週都有,喜歡動手做、且能夠在克雷莫納停留一天以上的話,我覺得很值得嘗試看看,在官網上報名即可。
三、高階版:小提琴工作室
現代的克雷莫納仍然是小提琴的故鄉,全城有超過150間製琴工作室、超過200位小提琴工匠,以製作高品質的純手工琴聞名世界。在克雷莫納的老城區裡,隨處可見小提琴製作工房,隱身書店和酒吧之間、古老的建築物和昏暗的窗戶內。在把眼睛貼近窗戶、歸探昏暗的室內,能看見天花板上懸掛著剛做好的新琴。走在克雷莫納街頭,一瞬間覺得自己好像走上了少林山,隨便一個路人都可能身懷絕技,哪個提著菜籃子擦肩而過的老爺爺老奶奶,也許都是一個享譽盛名的制琴大師。
理論上隨意闖入別人的工作室是沒什麼禮貌的,很可能嚇到正在專心製作小提琴的匠人,甚至某些個人工作室隱藏在巷弄裡、本來就不好找。而一把克雷莫納的純手工琴,最低價位約落在8000歐元左右,平均價格可以來到20000歐元,更別提制琴大師的作品了,顯然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東西。但是!我真的很想進去真正的工作室看看了,因此鼓起勇氣進行了嘗試,得到了非常棒的一段經歷,分享如下。
「升級」行程:聯繫小提琴工作室預約參觀
因為我實在太想進到真正的小提琴工房看看了,於是在啟程之前聯絡了許多間工作室,委婉的說明「我買不了琴,但我還是很想去參觀」的意圖。結果還真的有不只一間工作室回信,歡迎讓我去參觀!雖然受限於時間只能參觀一間,但是體驗非常之好。我了解了該工作室家族的歷史,試拉了數把純手工琴,甚至進到工房裡親眼看到真正的製琴師工作的地方、和現役的製琴師聊天、問對方問題,感動到很想哭。
至於怎麼找到工作室的聯絡方式,可以直接google 搜尋「Cremona Violin Workshop」,有些工作室設有官方網站,裡面就會有聯繫方式。也可以打開克雷莫納的google map,點開城鎮裡的小提琴工作室,應該能找到聯繫方式,還可以預先看看有沒有純拜訪不買琴的評論紀錄。甚至在YT、IG、FB上,都可能找到製琴師的蹤影。可以擬一封言詞懇切的信件,說明自己的狀況,多嘗試幾間工作室看看。有幸參訪過工作室之後,我覺得製琴師們其實人都很好,不會有奢侈品銷售員那種態度,更多的是對手藝的堅持和投入,和對傳承、發揚製琴工藝的責任感。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試試看,絕對會是一場難得的體驗。
四、行前準備影音書籍推薦
最後,既然要深度旅遊,免不了要在行前做一些研究和調查,充實自己,才能在旅遊時更有感觸和了解。在這裡介紹一些我在行前惡補知識的管道,幫助我更好的和真正的製琴師以及小提琴學校的校長對談,問出更精闢的問題、得到第一手的資料。就算沒有習慣性要採訪別人、寫筆記寫文章的職業病,也能更好的了解克雷莫納、享受這一趟旅行。
1.書籍:
《提琴之愛:那些人,那些事》
《提琴的祕密:提琴的歷史、美學與相關的實用知識》
第一本是講述製琴工藝、名琴、收藏家和製琴市鎮的故事,第二本是專門在介紹小提琴這個樂器,比較偏術科。這兩本的作者是同一位,雖然他不是專業人士,但我讀過以後覺得自己長了很多知識。
2.Podcast
Global Business: The Violins of Cremona
這是BBC節目的其中一集,雖然是10年前的,但是我每次都覺得BBC的節目很棒,總會提出一些我沒想到的分析角度,包括在克雷莫納執業對製琴師來說有什麼好處或壞處,很值得一聽。
這是關於小提琴的Podcast,我聽了採訪克雷莫納小提琴博物館館長的集數,了解到很多關於小提琴博物館的歷史。
這是一位現居澳洲的製琴師主持的Podcast,主要介紹歷史上著名的製琴師,用製琴師的角度看這些史上著名的製琴大師。我聽了講解克雷莫納歷史的集數,有點冗長,但可以對這個城鎮有更深度的瞭解。
3.Youtube
Cremona – The Italian City of Violins | Full Documentary
The Craftsmanship of Violin-Making at Cremona | Full Documentary
這兩部影片都是由Hantang Culture頻道出品的,都大約只有20分鐘,英文講述附字幕,採訪了很多克雷莫納製琴工藝的相關人士,看完能對克雷莫納以及製琴工藝有更全面的了解,非常推薦。
Enter Cremona, the Italian City of Violins
Great Big Story頻道出品,在短短3分鐘內採訪了3位製琴師,可以對製琴師有初步的理解。
這是一位現正在克雷莫納擁有個人工作室的製琴師開設的頻道,會上傳許多影片介紹他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在製琴學校上學是什麼樣的體驗、在克雷莫納工作的挑戰是什麼,還有製作一把琴的全程錄影,很適合挑幾部影片來學習。
4.部落格
Amorim Fine Violins Cremona Blog
這是我去參訪的小提琴工作室架設的部落格,有許多篇文章介紹克雷莫納的歷史、小提琴工藝的發展等,其中有一篇是在介紹該工作室研發的新形狀琴橋,非常酷,有時間讀文章的話非常推薦。
五、心得
作為一個小提琴演奏者兼《心之谷/側耳傾聽》粉絲,能去到克雷莫納朝聖,真是太好了,我只能這麼說,再多的心得都在另一篇文章裡了,歡迎去閱讀: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