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看不懂,可能是因為導演用了各種象徵來敘述他想說的道理。看完電影後,我絞盡腦汁思考,得出了幾個可能的解釋。在這裡把我對各個主要角色、故事情節,以及場景設計的象徵意義的猜測分享給大家。也希望之後有更多厲害的深度影評出爐,來讓我理解我究竟看了什麼。
故事簡介
二戰期間,居住在東京的少年牧真人在一場空襲大火中失去了母親久子。一年後,真人的父親勝一與母親的妹妹夏子再婚,和真人一同疏散到了母親娘家所在的鄉下。真人在宅邸內四處走動時,跟著一隻會說話的蒼鷺,發現了一座神秘詭異的塔樓。後來夏子神秘失蹤,真人便跟隨著蒼鷺走進了塔樓,踏上了尋找夏子的奇異冒險……
我連故事簡介都打不通順,實在太難概括這些情節了……
劇透注意!
劇透注意!
劇透注意!
正文開始:
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依主題分章節,所以我會直接把故事大綱寫出來,配上我的解讀和延伸。
第一部分:現實世界,真人失去母親、搬到鄉下,認識蒼鷺、發現塔樓
故事的開頭便是極度昏暗的場景:沒有燈光的黑夜裡,從遠處傳來空襲的警報聲,少年自睡夢中驚醒,將頭探出窗外,看見母親身處的醫院方向燃起了熊熊火光,宛如白晝般熾烈。少年慌亂而拼命地奔跑,衝過飄落灰燼和火花的街道,在人群中瘋狂穿梭,大喊著「媽媽!等等!我來了!我來救你了!」而熊熊燃燒的醫院在他面前轟然坍塌。
在這短短的三五分鐘內,我們見證了導演作為動畫師越發精進的功力。對戰時城鎮、火災場景,透過音效、來往的人潮、穿著與行動,表達深刻的細節與寫實感;透過男主角真人奔跑著上下樓梯、換衣服等動作,表達他與年齡不符的早熟冷靜,和與和年齡相符的焦急莽撞。印象最深刻的是真人從街上跑向火場的一幕:小少年在灰暗的人群和燃燒的火苗間快速奔跑,從較矮的視角看去,人群面目模糊、快速湧動,像是高大的巨人一樣,彷彿要將少年吞噬。而在之後少年的惡夢中,母親化作火焰的鳥向天空飛去,強烈的美術作畫深具衝擊性,美麗的讓人印象深刻。
而第二個場景便轉移到了鄉下,真人跟著父親搬到鄉下居住,與父親的再婚對象夏子見面。讀過宮崎駿的傳記,所以對這些情節感到十分的熟悉:生病的母親、空襲的恐怖與傷亡、青壯年出征遊街的敬祝與送行、經營軍需工廠的父親因為戰爭致富、舉家疏散到鄉下的回憶。到這裡為止,故事還是全然寫實的,滿滿的時代細節,讓之後的奇幻旅程更顯詭異,故事有種《牧羊少年奇幻旅程》的寓言式風格,而象徵的效果可能類似《百年孤寂》的魔幻寫實。結合敘事的設計與男主角背景設定,或許我們可以把男主角真人當成導演的化身,而這個故事便是導演在追尋、探索某些議題的過程,以及得到的答案。
從片頭衝擊感強烈的空襲火災場景,一下子切換到平淡寧靜的鄉下生活,中間完全沒有過渡,對於觀眾來說轉折顯得突兀、讓人有些適應不良。我認為這也代表了主角真人的心境:切換不過來,身在安寧的鄉下,心卻還沉浸在那場空襲裡。初到鄉下這一段故事中,主要以夏子向真人帶路、介紹環境為主,常常夏子講了一大堆,真人只回了句「是的」或者「好的」。回話簡短、面無表情,我覺得這代表了真人還沒有放下母親的死亡,深陷於創傷之中。而其後真人做惡夢,夢到媽媽在火場裡呼喊救命、然後從長出火焰翅膀飛上天空的情節,佐證了這點。
真人來到鄉下以後,多次被蒼鷺接近、吸引,主動跟著蒼鷺的身影進入森林、發現了神秘的廢棄塔樓。真人第一次想進入塔樓看看,卻被僕人婆婆們找到並阻止了。而第二次遇見蒼鷺,是在和同學打架受傷之後。為了掩飾被打的痕跡,真人撿了路邊的石頭打傷自己的頭,謊稱是「摔倒受傷」。醫生縫合傷口離開後,真人偷溜下床,在河邊遇見了蒼鷺,這次蒼鷺說話了,說著和夢中的母親一樣的話:「真人!救命!」。然後誘惑真人進入危險的廢棄塔樓,說「你的母親在等著你,她並沒有死,跟我來你就能見到她」。河裡爬出了無數的青蛙和魚,眞人即將被魚和青蛙吞噬,這時夏子手持弓箭射向蒼鷺、逼退了青蛙和魚,救了真人。然後真人醒來,原來這是一場夢,他沒有偷溜下床,自始至終還躺在床上休息。
蒼鷺代表什麼呢?我覺得是「死亡」。真人無法接受母親的死亡、不斷思念死去的母親,強烈的情緒引起了蒼鷺的興趣,在真人初入本家宅邸時就飛入廊下接近真人。夏子說「蒼鷺平常不會飛到廊下的,看來牠很喜歡你呢」,或許就是因為作為少年,真人開始對死亡的概念產生興趣與好奇。結合前面的寫實情節:戰爭殘酷的奪走了真人的母親,然而出征的徵兵卻要遊街,讚揚其英勇赴義、自願為國犧牲的精神,真人的父親則因為日本戰爭失利、更多人死去,而收到更多訂單、讓真人的生活更富裕。這樣自相矛盾的情節,或許引發了真人對死亡概念的思考,或許也有對現實世界的困惑和憎惡。因此蒼鷺誘騙著提供解脫之道:你也去死,就不會再痛苦了。
夢中的情節還有個有趣的點:是繼母夏子持弓打退蒼鷺,這代表什麼呢?我覺得這隱喻著母親賦予生命、保護孩子的角色,暗示了之後在塔樓裡真人母親的出場,也暗喻著母親也會面對死亡的困惑、聽見死亡的呼喚,與死亡搏鬥、保護孩子。後來真人看見夏子房裡的弓箭,想起了夢境,去收集蒼鷺的羽毛製作了弓和箭,預備攻擊蒼鷺、保護自己。或許也代表了真人受到「母親」角色的保護與指引,從而習得了不被死亡的渴望蒙蔽、誘惑的力量。
真人從夢中醒來後,父親告訴他,夏子因為懷孕身體不舒服,吩咐真人去探望臥床休息的夏子。真人依照吩咐前往,夏子躺在床上虛弱地說「抱歉我害你受傷了」。這句話也非常奇怪,為何夏子會覺得自己「害真人受傷」呢?結合她因為害喜臥床,我認為夏子看見「已經被生下來的孩子」真人,在戰火紛飛的世界受苦,失去母親、遭受暴力,而對自己腹中「未被生下的孩子」感到恐懼。或許她真正想說的,會是「抱歉孩子,我做為母親把你生下來,害你在這個世界受傷了」。夏子對生育開始感到恐懼和困惑,害怕將孩子帶到戰亂的世界上,讓孩子遭受像真人一樣的傷痛,從而引發了後面進入塔樓的情節。
之後的某天,真人在製作弓箭時,從窗前看見了夏子走入森林裡。在製作弓箭的過程中推倒了書籍,發現了在扉頁寫有母親的字的書:久子在昭和12年為他留下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真人在閱讀中哭了出來。稍晚,夏子失蹤了,真人一起加入了找尋,和僕人霧子婆婆一起闖進了森林。會說話的蒼鷺又出現了,邀請真人進入塔樓。婆婆直說「這是陷阱、別去!」但真人說「我知道,但我還是要去」,兩人踏入了神祕塔樓裡,展開了冒險。
第二部分:異世界,遇見霧子、「哇啦哇啦」、火美
塔樓代表什麼呢?塔樓裡的世界名叫「下界」,內有墓園、即將誕生的靈魂等,我認為塔樓代表了死後的世界、另一個世界。真人用蒼鷺尾羽製成弓箭、把蒼鷺射傷後,才獲得了進入下界的資格,得到蒼鷺帶路。這讓我想起了《地海》系列第一集故事的情節:大魔法師格得與自身召喚的暗影搏鬥,歷經千辛萬苦的歷險,最後發現暗影的真名就是自己的真名,來到死亡之地、接納自己的暗影與自己合而為一,消滅了即將吞噬自己的暗影。我覺得這和這段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真人不再受到迷惑、害怕死亡、被死亡吞噬,而是用自己的力量降伏了死亡的召喚,將其轉變為自己的夥伴,從而獲得進一步探索死後世界的資格。
同時,電影中段揭曉:塔樓內的世界是大叔父創造的世界,大叔父熱愛閱讀、心思古怪,有天突然消失在塔樓裡。我覺得大叔父是個理想主義者,因為現實世界的醜陋與殘酷,實際上選擇了自殺,去到沒有痛苦的世界,用自己的理想打造沒有惡意的、完美的新世界。雖然是胡亂猜測,但故事設定成「能聽見塔樓呼喚的只有擁有本家血統的人」,讓我連結到上課學到的憂鬱症誘發遺傳基因。比較可能的猜測是大叔父的孩子們都能面對生命的本質,思索生與死的意義,從而受到死亡的吸引,這就是因為思念和恐懼逐漸靠近死亡的真人和夏子會進入塔樓的原因。他們正面臨困惑:思索活著的意義,活在醜陋現實世界的意義,掙扎著是否投入死亡世界的懷抱。
「能聽見塔樓呼喚的只有擁有本家血統的人」還有一個有趣的對比:面對塔樓的呼喚,僕人婆婆們的反應都是「別去了啦」、「那裏沒有」,而像父親那樣的人是聽不見塔樓的呼喚的。我覺得這代表普通人面對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誘惑,兩種不同的應對方法:年長的婆婆們選擇不去聽、不接近、不去思考,接受、知曉塔樓的存在,但不靠近、不好奇,而真人父親對生死的矛盾與意義沒有感知、不能理解。但是真人聽得見,他選擇面對、了解死亡。這也呼應了真人遇見下界的領路人霧子時,霧子聽見他的名字後說的話:「真人,真實誠實的人啊,難怪你身上的死亡氣息這麼濃厚」,這代表真人是能看見世界的本質、思考生於世界的意義,從而受到「下界」、死亡的吸引,因為所見的「上界」是如此的痛苦而無意義。
下界的世界裡有海岸、還有個詭異的墓園:長得超像《你的名字》裡御神體所在地的石洞,還有金燦燦的大門,上面寫著「研究我者必死無疑」。墓園裡的東西或許代表著死亡?那衝進墓園裡的鵜鶘會不會代表自願走向死亡的靈魂呢?或者墓園裡的東西代表生命的意義?因為生命沒有意義,所以研究者必死無疑?衝進墓園裡的鵜鶘代表渴求意義而不得的人呢?這個墓園是誰的?是大叔父的嗎?因為他找不到在上界生存的意義,所以把自己的探求關在這裡、轉而創造美好的死後世界?
真人進入下界、誤入墓園後,被善於航海的領路人拯救,後來才發現她正是年輕的霧子婆婆!為什麼是霧子婆婆來擔任這個角色?在此前故事裡,霧子婆婆身上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特質是年紀:她和其他僕人婆婆一樣都是老人。我認為這隱喻了:老人承擔了走向死亡之路上的領路人職責,先一步探索、踏入死後世界,領導年輕人面對死亡。這也呼應了霧子婆婆屋裡真人身邊的護身符人偶,長得都像是家裡的僕人婆婆。
真人幫忙霧子捕魚、解剖魚,霧子解釋道:下界的居民不能殺生,但靈魂要投胎需要攝取魚的養分,所以要有人來幫忙殺生。我想到了《深淵傳奇》的主題曲《カルマ》歌詞:「從心臟跳動的時刻開始,即使討厭也要佔得生存空間。為了不讓自己的容身之處被奪走,不斷守護著」這是不是代表,為了活著就必須傷害他人呢?在下界有人幫忙做殺生的事,在上界呢?人是不是為了生存,無可避免的會變得邪惡汙穢,所以死後的世界才如此吸引人呢?
(話說回來,我們的男主角真人也太快適應異世界了吧,來到處處詭異的地方一點驚慌害怕好奇都沒有,人家讓做什麼做什麼,叫去哪裡去哪裡。實在是心臟大顆的男主角啊,以後可以去拍別的異世界轉生故事了。)
當天晚上,真人在霧子家的庭院裡看見靈魂「哇啦哇啦」們(可愛的吉卜力新商品)飛向星空的場景。霧子說,靈魂成熟後就能飛到上界投胎。這時白天見過的鵜鶘們再次出場,在天空中飛來飛去、把靈魂們吃掉。真人和霧子都焦急萬分。但接著海上出現了名叫火美的少女,朝天空射出火焰,擊退了鵜鶘,卻也燒掉了不少靈魂。真人大喊叫火美住手。但霧子說如果沒有火美,所有靈魂都會被鵜鶘吃掉的。當晚,真人在霧子的庭院遇見了一隻被火美射傷、將死的鵜鶘,鵜鶘解釋他們吃靈魂的理由,是因為鵜鶘無法飛到上界投胎,最遠只能飛到島上。鵜鶘的後代們已經不會飛翔了,海裡也沒有魚吃,所以只能吃靈魂。
鵜鶘代表什麼意思呢?我原本覺得鵜鶘代表自殺的人、對世界失去希望而離開的人。他們渴望衝進墓園「吃東西」,理解死亡。他們失去了活著的渴望,所以無法飛到上界投胎,只能吃那些有渴望、有勇氣飛到上界的靈魂,試圖給自己帶來意義。但霧子先前說過「魚的內臟裡有靈魂飛上天的必要養分」,結合來看,也許魚代表讓人得以生存下去的精神養分?可能是對親近之人的愛意、對理想的奉獻、享受藝術的品味、對未來懷抱希望的能力等,而新誕生的靈魂和鵜鶘都失去了自己食用魚的能力,靈魂是因為貫徹理想需要傷害他人,鵜鶘則是因為世界所含有的精神養分逐漸稀薄。也許這暗喻著我們的下一代越來越找不到誕生的意義?
那火美朝天空射出火焰,在這裡又代表什麼意思呢?結合電影中段的敘述,我們知道火美就是真人的親生母親-少女時代的久子。或許火代表母親對孩子的態度,可能以久子「即便醜惡,也希望讓孩子們在那個世界活下去」的型態呈現,卻也可能以夏子「讓孩子不用面對醜惡的世界,未出生即死去」的方式呈現。另一方面,火美可能代表某種擊退「無意義的生存」的思想,那可能成為靈魂活下去的動力,但那同時也可能致人於死。
第三部分:異世界,塔樓核心,鸚鵡、夏子的產房、大叔父
霧子建議真人和蒼鷺搭檔,繼續踏上尋找夏子的旅程。為了讓蒼鷺找回飛翔的能力,真人親手堵上自己劈出的洞。或許代表真人必須面對死亡、接納死亡,才能進一步探索死後的世界以及死前的世界的意義。
他們來到了鐵匠鋪,裡面有一堆磨刀霍霍的恐怖鸚鵡,真人質問他們是不是吃掉了夏子,鸚鵡說他們不吃孕婦,但你不是孕婦,所以可以吃。(我認真被鸚鵡嚇得不輕,鮮豔的色彩、可愛的臉,面無表情的端著碗盤、拿著刀叉砧板擠過來的樣子,真的爆可怕的)。鐵匠鋪情節開始,真人和蒼鷺逐漸走入下界世界的核心部分,越來越接近創世者大叔父。但同時出現的是一大群一大群熱愛吃飯、磨刀霍霍的恐怖鸚鵡。這裡非常詭異:大叔父是創造新世界的塔主。也許他不是因為對現實的絕望而自殺,不過至少我們確定他希望創造自己想要的美好新世界。但他創造出的新世界裡滿是吃人的鸚鵡,為什麼?如果大叔父的目標真的是「創造美好的世界」,那理論上鸚鵡應該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而出現的造物。或許可以這樣推論:鸚鵡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把不完美的生物殺來吃掉。真人「能吃」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是懷有惡意的人;或者因為他幫忙殺過魚,所以是殺生過的人;或者因為他不是小孩了,所以是不純潔的人。因為夏子會生下純潔的新生兒,所以不殺孕婦。但是,這樣的世界真的是美好的嗎?塔裡已經全是鸚鵡了,代表塔裡全是為了美好熱衷於殺戮的人了。
緊要關頭又是火美出現擊退了鸚鵡,真人請她幫忙找夏子,火美說「那是我妹妹呀」,要真人跟她走。這裡確定,火美就是真人的親生母親久子。火美說她的母親也早早去世,連結到電影中段現實世界裡僕人婆婆們的轉述,久子年少時曾經神隱一年,回來以後卻什麼都不記得,只會笑。這引申出了一個新問題:為什麼少女久子要進入塔樓?也許火美也思念著母親,思考著死亡的意義。
如果不論正確性、擅自推想更多的話,火美的母親為什麼早早去世?火美沒有提及她的母親的死因。久子去世時真人已經是少年,目測至少十歲以上了,但夏子理論上還沒有嫁人,而且應該很年輕,才能在一年後嫁給真人父親做續絃,而且懷上小孩。因此或許可以推論:久子和夏子年齡差距很大。如果真的這樣猜測的話,或許久子母親,是死於生夏子時的難產?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少女久子會進入塔樓,因為她在得到妹妹的同時失去了母親,從而懷疑啟生與死的意義。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火美的火可以燒死鵜鶘也可以燒死靈魂,因為生育和死亡在她眼中可以同時發生。這還可以解釋為什麼夏子會進入塔樓,因為她也害怕自己在生產過程中死去。連結到後面夏子產房的劇情。
火美帶真人去到夏子的產房,我覺得那所謂的產房長的根本就像人柱的祭壇。火美說夏子希望在下界裡生產,真人呼喚夏子、希望能帶她回去,結果夏子大喊「我最討厭你了」。這可以解釋成夏子一直不喜歡繼子,只是裝得若無其事。不過我更傾向另一個原因:夏子的產房型態,代表母親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火美說夏子想在塔內的下界裡生產,或許夏子不想生產,或者覺得自己會死?或許這想隱喻,生育本身就很接近死亡?而真人叫夏子「媽媽」之後,夏子才恢復神智,這或許代表夏子因為聽見了孩子的呼喚,理解到生育並非只是一種犧牲或獻祭,而是生命的傳承,從而得到了生育的勇氣?
後來火美和真人被鸚鵡發現,歷經一番波折,終於又再次見到大叔父。大叔父認為真人有辨別惡意的能力,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職責,成為下界的管理者。成為平衡世界的塔主,須為擁有大叔父血脈且沒有惡意的人,每隔三天不斷堆疊十三塊純淨的石頭。然而真人拒絕了,他掀開頭上的疤痕,說自己懷有惡意。而且他希望回到自己的世界,結交像火美、蒼鷺一樣的朋友。偷偷跟蹤他們的鸚鵡王聞言勃然大怒,動手堆砌維持世界平衡的石頭,但平衡失敗了,造成下界世界開始崩壞。
這段劇情很複雜…首先,惡意的定義是什麼?真人的傷口為什麼是懷有惡意的證據?我們透過前面的劇情知道,真人的傷口是他自己弄出來的,為了掩飾他和同學打架互毆的痕跡。從這裡推論,我認為惡意的意思是說謊。這也呼應到真人遇見霧子時,霧子對真人名字的評語:真實誠實的人,因而死亡氣息濃厚。真誠的人容易被死亡吸引,而不會說謊的人才能肩負起死亡世界/美好新世界的管理責任,這是什麼意思?在什麼問題上真誠或說謊?我覺得問題是「在上界生活是否是有意義的」,因為真實世界無比的醜惡兇殘,所以真誠的答案是「沒有意義」,所以真誠與死亡相連。然而真人會說謊,說謊可能代表仍然相信活在真實世界上有其意義。雖然無法看見,但相信世界有美好與希望。
再來,真人說他「希望回到自己的世界,結交像火美、蒼鷺一樣的朋友」,表示「像火美、蒼鷺一樣的朋友」是他希望離開死後世界、回到醜惡現實的原因。但依照我前面的推論,蒼鷺代表死亡,為何要結交像蒼鷺一樣的朋友?為何要視蒼鷺為朋友?我想起了《哈利波特》第七集裡的台詞:「最終之大敵為死亡,意味著超越死亡,雖死猶生」。與死亡、危險、醜惡為朋友,或許是因為他們能提醒人珍惜時間、創造出美好事物,令人的生命得以在死後延續,雖死猶生?
那火美又代表什麼?火美是真人的母親,或許代表了生育、傳承,就像《遊戲人生》裡男主角說的那樣:「我不相信人類,但我相信人類的可能性」。火美代表了即將誕生的下一代,以及能夠生育美好下一代的可能性,即便現在世界醜惡不堪,未來也可能因為孩子而更美好。真人的台詞翻譯過來,便是他認可、接納醜陋殘酷的真實世界,相信未來會更美好的謊言,因為死亡的提醒和傳承的能力可以讓謊言成為真實。真人找到了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面對死亡的呼喚的方法,那就是和蒼鷺、火美成為朋友,醜惡和死亡因為有傳承和領路人而不足為懼。
鸚鵡王反對真人的主張,或許是認為必須靠自己去除醜惡、得到完美的世界,為此殺戮才是真理。這和後面的「塔樓另解」有關,之後再詳述。最後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好奇點:大叔父說「每三天不斷堆疊十三塊純淨的石頭」,既然特別講明了數字,數字應該有意義吧?不過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只能上網搜尋。西方宗教故事中,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復活,而十三因為是最後的晚餐人數,而被視為背叛與不祥的象徵。但這只是我的推測,我也想不出這代表什麼意涵。
世界開始崩塌,霧子趕到塔樓救出一行人,趕緊逃向通往真實世界的走廊。真人要火美跟著他回到他的時代,但火美拒絕,因為她要當真人的母親。即使真人說這樣火美就會死在大火裡,火美也說沒關係,因為她不怕火,而且可以生下真人是多好的一件事情。這句話有種鳳凰浴火重生的感覺,母親不怕死亡,因為能傳承生命,所以無懼。
第四部份:回到現實世界,戰爭結束,結局
於是火美-少女久子和領路人-年輕的霧子回到了他們的時代,而真人、夏子和蒼鷺也回到了原本的世界,和父親團聚。鸚鵡與鵜鶘也變回正常的鳥,逃出塔樓。蒼鷺說真人很快就會遺忘那個世界的記憶,還有老年霧子的人偶是強大的護身符。場景轉換來到兩年後,戰爭正式落幕,夏子已經生下了真人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家人正準備啟程返回東京。真人聽見夏子的呼喚,收拾行李離開了自己的房間,電影到此結束。
這個結局到底代表什麼意思?我覺得戰爭落幕、離開有塔樓和蒼鷺的鄉下,代表真人離開了死亡的陰影,回到滿目瘡痍、幾乎被夷為平地,卻即將重建、得到新生的東京。這也象徵著真人長大了,離開思索死亡、渴求完美世界的徬徨少年時,逐漸邁向成人。
日語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感覺也可以翻譯成「你想如何活下去」,死亡是不想活下去,或許也可以解釋成在辛苦活著的過程中,人們如何面對死亡的呼喚。電影結局本身其實沒有那種「我要活下去」、「人生值得珍惜」、「未來多美好」這種光輝燦爛、積極正向的情緒。結局給人一種很平淡的感覺。死亡的陰影和吸引力減弱、消失了,但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多充滿希望,比較像是回歸日常。導演自己在訪談中也說「自己也還有沒參透(這個故事)的部分」,也許他自己也在不斷地尋找,在這個醜惡世界上為什麼要活著的理由,以及活著的意義。但也許那些答案都不打緊,因為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活著,只要對今天還有些期待,還想活下去,還想再創造一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事物,還想在這個殘破的醜惡世界裡,找到一點點活到明天的希望,那就夠了。我覺得這便是導演給出的答案。
補充一:片尾曲
片尾曲是米津玄師唱的!超好聽!看米津玄師的訪談,原來宮崎駿和我一樣喜歡《パプリカ》!我覺得比起結局,片尾曲更讓我充滿感動,雖然感到悲傷,內心卻充滿希望。米津玄師的歌詞一如既往的富含意義,透過閱讀歌詞,我對電影情節有了更深的了解。以下引用marumaru網站的歌詞翻譯,補充解釋電影情節或我的猜測。
《地球儀》 歌詞
我誕生在這世上的那日天空 又高又遠 青空萬里
也是聽到那輕撫我的背 說著去吧 聲音的那一天
在四季更迭中錯身而過 有時也會傷害了誰
碰觸了光後影子便拉長 天空則變得更遙遠
第一段提及了誕生,以及生命誕生後便會在活著的過程中傷害他人。「碰觸了光後影子便拉長」我覺得意味著:因為有了愛的人以後便有了失去的疼痛,有了想要的東西就更容易傷害他人,所以離天國/完美的世界越來越遙遠。
迎著風奔跑起來 越過層層瓦礫堆
在這條路的前方 有著誰在等候
無論何時都做著 光芒萬丈的夢
此刻推開門扉 如同親手揭曉秘密
思緒永無止盡 彷彿轉動著地球儀
第一段的副歌!「層層的瓦礫堆」或許代表人生的各種苦難和死亡的呼喚。奔跑、越過瓦礫堆的理由在下一句:因為活著的道路前方,有各式各樣的邂逅;或者可以解釋成,因為生命道路的盡頭有死去的人在等候。所以即使痛苦,也要「做著光芒萬丈的夢」,要精彩的活著、對未來懷抱希望,勇敢推開門、迎接福禍未卜的未來。地球儀轉一圈代表一天過去,所以「思緒永無止盡
彷彿轉動著地球儀」,或許代表著人在質疑活下去的意義中,繼續過著每一天。
我曾深愛的那人 去往了無人知曉的地方
那如常溫柔的面容 如今也感覺遠在他方
這裡提到了思念死去的人,也就是真人的媽媽。
淋著雨高歌起來 他人側目也無所謂
這條路不見終點 是因為還渴望前方
自始至終都做著 再次相見的夢
緊握一塊碎片 為了不將秘密忘記
思緒直至止息 彷彿轉動著地球儀
但即使「淋雨」-遭遇挫折、失去而痛苦難過,也還不能死去,因為還對未來懷抱著希望。對未來懷抱希望,也希望在生命道路的盡頭,能見到死去的愛人,不要忘記他們。一天天不斷的思念著、思考著,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一切始於小小的自己 許下的真正心願
懷抱一股寂寞 我在這條路上轉了彎
什麼樣的心願?可能是真人說的那句台詞:「希望回到自己的世界,結交像火美、蒼鷺一樣的朋友」代表他選擇接納那個醜惡的世界,繼續對未來懷抱希望,希望自己能夠傳承生命、給下一代更美好的世界。還不能消除寂寞、和死去的人團聚,所以要轉身離開死後的世界,要好好繼續活下去。
迎著風奔跑起來 越過層層瓦礫堆
在這條路的前方 有著誰在等候
無論何時都做著 光芒萬丈的夢
此刻推開門扉 如同親手揭曉秘密
手與手相觸的喜悅 手將手放開的傷悲
持續描繪永不滿足 彷彿轉動著地球儀
因為悲傷和美好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所以這個世界醜惡同時也美麗,我們生活在其中,持續的描繪著悲傷與美好,一天又一天的活下去。
補充二:另外一個解讀角度
在思考過程中,我發現可以用另一個角度解讀整個故事,最大的問題點在於電影中段婆婆們說的話:塔樓原本是維新前從天上掉下來的隕石。那麼,「維新前後」「從海外來」的思想是什麼呢?抱歉我對這段歷史不那麼專精…但結合電影的戰爭背景,也許宮崎駿再一次探討了帝國主義造成的戰爭和殺戮?或許也可以這麼說:為了渴望完美世界的大叔父,無數的鸚鵡們成為了劊子手,期望統治塔樓內即將完成的完美新世界,卻同時不斷地將孩子們帶向死亡。而作為大叔父的繼承人,真人選擇放棄建設完美的新世界,擁抱美好與殘酷並存的舊世界,從而解放了鸚鵡們和鵜鶘們。再胡思亂想一點,那火美會是民主主義或資本主義嗎?可能延伸過頭了…
結尾
花了將近一天打完這篇心得文,居然一萬字了!打的這麼艱苦,忍不住小小拜託一下:請朋友們讀一讀吧,有空的話請我點回饋…
再說一次:這都是我個人的不專業猜測,參考資料只有維基百科,沒有看任何其他影評。只是希望把我看見的東西分享給其他觀眾,也許在討論中互相啟發?如果能夠這樣就好了。
解釋一下篇名:取做「行過死亡的幽谷」,是我小時候看一本小說記下來的聖經內容。很遺憾我不是教徒,不能很確切的理解這句話的深刻意涵。但我覺得這句話很配《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真人的確在電影故事中旅行過死亡的幽谷、經過人生的悲傷和苦難。但他不感到害怕、勇往直前,因為有愛與他同在,即便死亡,也有血緣傳承愛,雖死猶生。
最後回到我自己,我喜歡這部電影嗎?這肯定會是一部在動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電影,在藝術和敘事層面都精美、大膽創新。但坦白說,我喜歡更具體一點的故事情節,就不用花很多心力在解讀故事,而能很自然地被感動。這可能不會像是《神隱少女》、《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風之谷》一樣,成為我童年至今不斷回味深愛的故事,也不會像是我最愛的《側耳傾聽》一樣,成為改變我一生的重要電影。但或許是我閱歷不足吧,也許對生死有更多體悟的人,也許等我有了更多歷練,才能體會到箇中滋味也說不定。總之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看不懂也沒關係,或許激發觀眾的思考,便是宮崎導演的期望。
0 comments:
張貼留言